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合建式反應器分為(wei) 3個(ge) 廊道,總有效容積為(wei) 85L;沿池長方向設置若幹成對的豎向插槽,配以相應大小的插板,可以將整個(ge) 反應器沿池長方向分成若幹個(ge) 小格,在每個(ge) 插板上開一個(ge) 25mm的圓孔,安放時使相鄰圓孔上下交錯以防止發生短流;在反應器頂部布置環狀曝氣幹管,並設置若幹個(ge) 小閥門,由橡膠管連接燒結砂頭作為(wei) 微孔曝氣器,氣量由轉子流量計測量;根據缺氧段所占比例,選擇安放若幹攪拌器用於(yu) 保持泥水混合均勻;在距池底20cm的高度上設置若幹取樣口。進水、汙泥回流和內(nei) 循環流量分別用3台蠕動泵控製。沉澱池的沉澱區呈圓柱形,直徑為(wei) 30cm;汙泥鬥為(wei) 截頭倒錐體(ti) ,傾(qing) 角為(wei) 60°;采用中心管進水、周邊三角堰出水方式。
1.2 原水
采用由黃豆粉、葡萄糖、NH4Cl、KH2PO4和NaHCO3與(yu) 自來水配製的模擬生活汙水。
1.3 分析項目與(yu) 方法
COD:重鉻酸鉀法;MLSS:濾紙稱重法;DO、溫度:WTWDO測定儀(yi) 及探頭;pH值:WTWi nolab pH level2和NTC30電極;NO2--N,: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NO3--N,: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NH3-N: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2 結果及分析
2.1 對NH3-N的去除率和NO2--N的積累率
試驗期間測得進水平均NH3-N濃度為(wei) 40.21mg/L,對NH3-N的平均去除率為(wei) 90.78%,出水中NO2--N,占TN的比例平均為(wei) 75.29%。
在前51天,出水中NO2--N,含量占TN的50%以上(平均為(wei) 87.36%),維持了穩定的NO2--N積累。第50~53天配製原水時以Na2CO3代替NaHCO3來提供堿度,使硝化類型發生顯著變化,轉化為(wei) 全程硝化反硝化。從(cong) 第54天開始配製原水時仍然以NaHCO3提供堿度,又出現了NO2--N,積累現象,但是在其後的試驗中NO2--N,積累率不穩定。
2.2 溫度的影響
試驗啟動後未進行溫度控製,水溫隨室溫的日變化為(wei) (±0.5)℃。在溫度為(wei) 18~25℃的變化區間內(nei) 反應器NO2--N的積累比較穩定,說明A/O工藝可實現常溫硝化反硝化。
Balmelle等認為(wei) 在10~20℃時硝化菌屬很活躍,無論遊離氨(FA)濃度多大,NO2--N的積累率都很低,此條件下溫度對硝化菌活性的影響比FA對其抑製作用大。當溫度為(wei) 20~25℃時硝化反應速率降低而亞(ya) 硝化反應速率增大。當溫度>25℃時FA對硝化菌的 抑製作用大於(yu) 溫度的作用,可能因FA的抑製造成NO2--N的積累[1]。此外,由SHARON工藝機理可知,亞(ya) 硝化菌在數量上可能形成優(you) 勢的溫度範圍為(wei) 30~36℃[2],而筆者試驗中在18~25℃實現了短程硝化反硝化並不符合上述文獻中的觀點。試驗 結果表明,即使溫度<25℃,FA、HRT、堿度類型以及反硝化是否充分等因素也會(hui) 對硝化菌活性產(chan) 生影響。
2.3 pH值和FA的影響
在試驗前期配製原水時沒有補充堿度,原水pH值一般在7.1左右。第23~28天由於(yu) 室溫升高和原水在配水箱內(nei) 的停留時間較長,水解酸化比較嚴(yan) 重,pH值降到6.48。為(wei) 了不影響硝化效率,同時更真實地模擬生活汙水,配製原水時投加了NaHCO3,將pH值調至7.00~7.29。在第50~53天改投Na2CO3提供堿度。雖然pH值提高至7.62~8.44,但是NO2--N積累率銳減,硝化菌的活性迅速恢複、數量增加,造成了硝化類型的轉變。第54天後重新投加NaHCO3提供堿度,在第55天NO2--N積累率上升,但是在其後的試驗中NO2--N積累率不穩定,從(cong) 而實現了向全程硝化類型的轉變。試驗結果表明,在較低的pH值下也可能發生短程硝化反硝化,而堿度類型對硝化類型也有影響。
據文獻介紹,FA是對NO2--N積累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一般認為(wei) 硝化杆菌屬比亞(ya) 硝化單胞菌 屬更易受FA的抑製,而關(guan) 於(yu) FA的抑製濃度的說法不盡相同,一種是FA對硝化菌 的選 擇性抑製發生在0.1~10mg/L[3]。試驗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呈比較穩定時期的原水中FA為(wei) 0.06~1.02mg/L,平均為(wei) 0.25mg/L。在投加Na2CO3後原水中FA增至1.31~3.22mg/L,反而沒能抑製硝化菌的活性。原水進入反應器後被內(nei) 循環流量稀釋,同時伴隨著NH3-N的降解,反應器中的FA降低。試驗結果表明,硝化菌屬對外界環境很敏感,即使FA濃度很低(0.06mg/L)也會(hui) 對其產(chan) 生抑製作用,此外FA濃度不會(hui) 單獨成為(wei) NO2--N積累的主要影響因素。
2.4DO的影響
Celcen和Gonenc[4]認為(wei) 在硝化反應階段當(DO∶FA)<5時會(hui) 產(chan) 生NO2--N的大量積累,因而抑製了NO2--N的生成,當(DO∶FA)>5時則不會(hui) 出現NO2--N。本試驗為(wei) 保證好氧段的泥水混合均勻而采用較大的曝氣量,反應器內(nei) DO濃度較高(在好氧段始端DO>1.5 mg/L),同時原水的平均FA為(wei) 0.25mg/L,DO∶FA值較高,故可認為(wei) DO不是發生短程硝化的主要原因。
2.5 反硝化的程度
在試驗的第6、11、13、24、28天,在缺氧段末端檢測到一定濃度的NO2--N,說明反硝化不*。同期監測發現原水在配水箱中停留時間過長,水解嚴(yan) 重而造成COD下降,影響了反硝化效果,造成缺氧段末端和好氧段始端積累較多的NO2--N,抑製了亞(ya) 硝化反應,並為(wei) 硝化菌提供大量的底物。一般在其後第2天出水中NO2--N的積累率下降,說明這種響是滯後的,而且短期內(nei) 可以恢複。
此外,反硝化不*會(hui) 造成出水中殘餘(yu) NO2--N濃度較高,這會(hui) 影響後續消毒效果和消毒劑用量。因此,對於(yu) A/O工藝有必要監測原水的水質、水量變化以判斷有機碳源是否充分,並及時調整內(nei) 循環比來實現比較*的反硝化。
2.6HRT的影響
在試驗的第23天和35天,出水中NO2--N含量僅(jin) 占TN的40%左右,這是由於(yu) HRT增至12h造成的,說明NO2--N的積累與(yu) HRT相關(guan) 。因硝化反應存在滯後現象,故控製較短的HRT有助於(yu) NO2--N的積累。同時,延時曝氣可以減少NO2--N的積累。試驗中A/O工藝的HRT為(wei) 6~8h,這既可保證NH3-N的充分硝化,又能促進NO2--N的積累。
設計傳(chuan) 統脫氮工藝時通常不考慮HRT對硝化類型的影響,認為(wei) 亞(ya) 硝化菌在常溫下的數量和活性在硝化係統中都不占優(you) 勢。如果僅(jin) 控製HRT且使其值較小,則可能存在NO2--N的積累,但NO2--N的積累率很難達到50%以上。
2.7 汙泥濃度和泥齡的影響
試驗啟動後測得初期反應器內(nei) MLSS約為(wei) 1287mg/L(不排泥),到第17天的MLSS達到2122mg/L,但隨後由於(yu) 蠕動泵故障又導致MLSS迅速下降到1014mg/L,之後仍然不排泥,到MLSS濃度達3412g/L時泥齡已達35d以上。由於(yu) 長期不排泥,泥齡遠遠大於(yu) 常溫下亞(ya) 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世代時間,二者在反應器內(nei) 都可能形成優(you) 勢菌種。試驗階 段曾出現過NO2--N積累率的波動,也說明反應器內(nei) 硝化菌和亞(ya) 硝化菌長期共存,而發生短程硝化反硝化主要是因為(wei) 硝化菌的活性受到抑製,使得硝化反應滯後於(yu) 亞(ya) 硝化反應的時間更長,同時控製HRT可使A/O工藝通過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徑實現脫氮。
3 結論
①A/O工藝在常溫(18~25℃)下可以發生比較穩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②在pH<7.5時也可能發生短程硝化反硝化,這對生活汙水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yi) 。
③硝化菌屬對外界環境很敏感,即使FA很低(0.06mg/L)也會(hui) 產(chan) 生抑製作用,但FA濃度不會(hui) 單獨成為(wei) 影響亞(ya) 硝酸鹽積累的主要因素。
④反硝化是否*將影響硝化類型。反硝化不*時硝化類型向全程硝化轉化,一旦反硝化比較*則可以在短時間內(nei) 恢複短程硝化反硝化。
⑤因硝化反應存在滯後現象,故控製較短的HRT有助於(yu) NO2--N的積累。同時,延時曝氣可以減少NO2--N的積累。
⑥反應器內(nei) 的泥齡≥35d時硝化菌和亞(ya) 硝化菌長期共存。發生短程硝化反硝化主要因為(wei) 硝化菌的活性受到抑製而不是數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