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水質監測方案的製訂

水質監測方案的製訂

更新時間:2017-11-16點擊次數:2644

本節主要內(nei) 容:介紹水質監測任務的總體(ti) 構思和設計原則,按照不同水體(ti) 分類的水質監測方案的製訂原則,要求熟練掌握地表水、地下水、水汙染源等各種各類水體(ti) 的監測方案的製定原則和方法,特別是三斷麵法的原理和方法及各類水樣采集是本節的的重點和難點內(nei) 容。

一、地表水水質監測方案的製訂

1、基礎資料的收集

(1)、水體(ti) 的水文、氣候、地質和地貌資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變化;降雨量、蒸發量;河流的寬度、深度等;

(2)、水體(ti) 沿岸城市分布、工業(ye) 布局、汙染源及其排汙情況、城市給排水情況等;

(3)、水體(ti) 沿岸的資源現狀和水資源的用途;飲用水源分布和重點水源保護區等;

(4)、曆年的水質監測資料;

2、監測斷麵和采樣點的設置

(1)、監測斷麵的設置原則

a、在對調查研究結果和有關(guan) 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水體(ti) 尺度範圍,考慮代表性、可控性及經濟性等因素,確定斷麵類型和采樣點數量,並不斷優(you) 化。

b、有大量廢(汙)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區、工業(ye) 區的上遊和下遊;支流與(yu) 幹流匯合處,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響河段,河流出入國境線的出入口,湖泊、水庫出入口,應設置監測斷麵;

c、根據水體(ti) 功能區設置控製監測斷麵:飲用水源地和流經主要風景遊覽區、自然保護區,以及與(yu) 水質有關(guan) 的地方病發病區、嚴(yan) 重水土流失區及地球化學異常區的水域或河段,應設置監測斷麵;

d、監測斷麵的位置要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汙口處,盡量選擇水流平穩、水麵寬闊、無淺灘的順直河段;

e、監測斷麵應盡可能與(yu) 水文測量斷麵一致,要求有明顯岸邊標誌,以便利用期水文參數,實現水質監測與(yu) 水量監測的結合。

(2)、河流監測斷麵的設置

評價(jia) 完整江河水係的水質,需要設置背景斷麵、對照斷麵、控製斷麵和削減斷麵;

某一河段,隻需設置對照、控製、削減斷麵。

a、背景斷麵:指為(wei) 評價(jia) 某一完整水係的汙染程度,未受人類生活和生產(chan) 活動影響,能夠提供水環境背景值的斷麵。
背景斷麵須能反映水係未受汙染時的背景值。

要求:基本上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遠離城市居民區、工業(ye) 區、農(nong) 藥化肥施放區及主要交通路線。

原則上應設在水係源頭處或未處汙染的上遊河段,如選定斷麵處於(yu) 地不離化學異常區,則要在異常區的上、下遊分別設置。如有較嚴(yan) 重的水土流失情況,則設在水土流失區的上遊。

b、對照斷麵:指具體(ti) 判斷某一區域水環境汙染程度時,位於(yu) 該區域所有汙染源上遊處,能夠提供這一區域水環境本底值的斷麵。

反映進入本監測河段前的水體(ti) 水質狀況,布設在進入城市或工業(ye) 區以前的地方,避開各種廢水、汙水流入或回流處。

一個(ge) 河段一般隻設一個(ge) 對照斷麵。有主要支流時可酌情增加。

c、控製斷麵:指為(wei) 了解水環境受汙染程度及期其變化情況的斷麵。

控製斷麵用來反映某排汙區(口)排放的汙水對水質的影響。應設置在排汙區(口)的下遊,汙水與(yu) 河水基本混勻處。

控製斷麵的數量、控製斷麵與(yu) 排汙區(口)的距離可根據以下因素決(jue) 定:

主要汙染區的數量及其間的距離;

各汙染源的實際情況;

主要汙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和其它水文特征等;

此外,還應考慮對納汙量的控製程度,即由各控製斷麵所控製的納汙量不應小於(yu) 該河段總納汙量的80%。如某河段的各控製斷麵均有五年以上的監測資料,可用這些資料進行優(you) 化,用優(you) 化結論來確定控製斷麵的位置和數量。

d、削減斷麵:指工業(ye) 廢水或生活汙水在水體(ti) 內(nei) 流經一定距離而達到大程度混合,汙染物受到稀釋、降解,其主要汙染物濃度有明顯降低的斷麵。通常設在城市或工業(ye) 區後一個(ge) 排汙口下遊1500m以外的河段上。

其它各類斷麵:

水係的較大支流匯入前的河口處,以及湖泊、水庫、主要河流的出、入口應設置監測斷麵;

河流出、入國境的交界處應設置出境斷麵和入境斷麵;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設置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斷麵;

對流程較長的重要河流,為(wei) 了解水質、水量變化情況,經適當距離後應設置監測斷麵;

水網地區流向不定的河流,應根據常年主導流向設置監測斷麵;

對水網地區應視實際情況設置若幹控製斷麵,其控製的徑流量之各應不少於(yu) 總徑流量的80%;

有水工建築物並受人工控製的河段,視情況分別在閘(壩、堰)上、下設置斷麵;

要使各監測斷麵能反映一個(ge) 水係或一個(ge) 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

對於(yu) 季節性河流和人工控製河流,由於(yu) 實際情況差異很大,這些河流監測斷麵的確定、以及采樣的頻次與(yu) 監測項目、監測數據的使用等,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自定。

(3)、湖泊、水庫監測斷麵的設置

A、湖泊、水庫通常隻設監測垂線,如有特殊情況可參照河流的有關(guan) 規定設置監測斷麵;

B、湖(庫)區的不同水域,如進水區、出水區、深水區、淺水區、湖心區、岸邊區,按水體(ti) 類別設置監測垂線;

C、湖(庫)區若無明顯功能區別,可用網格法均勻設置監測垂線;

D、監測垂線上采樣點的布設一般與(yu) 河流的規定相同,但對有可能出現溫度分層現象時,應作水溫、溶解氧的探索性試驗後再定;

E、受汙染物影響較大湖泊、水庫,應在汙染物主要輸送路線上設置控製斷麵。

(4)、采樣點位的確定

采樣垂線的設置 

水麵寬 

垂線數 

說明 

≤50m

一條(中泓)

1. 垂線布設應避開汙染帶,要測汙染帶應另加垂線。 

2. 確能證明該斷麵水質均勻時,可僅(jin) 設中泓垂線。 

3. 凡在該斷麵要計算汙染物通量時,必須按本表設置垂線。 

50m~100m

二條(近左、右岸有明顯水流處)

>100m

三條(左、中、右)

 

采樣垂線上的采樣點數的設置

水深 

采樣點數 

說明 

≤5m

上層一點 

1.上層指水麵下0.5m處,水深不到0.5m時,在水深1/2 處。 

2.下層指河底以上0.5m處。 

3.中層指1/2 水深處。 

4.封凍時在冰下0.5m處采樣,水深不到0.5m處時,在水深1/2 處采樣。 

5.凡在該斷麵要計算汙染物通量時,必須按本表設置采樣點。 

5m~10m

上、下層兩(liang) 點 

>10m

上、中、下三層三點 

 

湖(庫)監測垂線采樣點的設置

水深 

分層情況 

采樣點數 

說明 

≤5m

 

一點(水麵下0.5m處) 

1. 分層是指湖水溫度分層狀況。 

2.水深不足1m,在1/2 水深處設置測點 

3.有充分數據證實垂線水質均勻時,可酌情減少測點。 

5m~10m

不分層 

二點(水麵下0.5m,水底上0.5 m) 

5m~10m

分層 

三點(水麵下0.5m,1/2 斜溫層,水底上0.5m處)。 

>10m

 

除水麵下0.5m,水底上0.5m處外,按每一斜溫分層1/2 處設置。 

 

 

3、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

(1)、確定采樣頻次的原則

依據不同的水體(ti) 功能、水文要素和汙染源、汙染物排放等實際情況,力求以低的采樣頻次,取得有時間代表性的樣品,既要滿足能反映水質狀況的要求,又要切實可行。 

(2)、采樣頻次與(yu) 采樣時間

A、飲用水源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交界斷麵中需要重點控製的監測斷麵每月至少采樣一次。 

B、國控水係、河流、湖、庫上的監測斷麵,逢單月采樣一次,全年六次。 

C、水係的背景斷麵每年采樣一次。 

D、受潮汐影響的監測斷麵的采樣,分別在大潮期和小潮期進行。每次采集漲、退潮水樣分別測定。漲潮水樣應在斷麵處水麵漲平時采樣,退潮水樣應在水麵退平時采樣。 

E、如某必測項目連續三年均未檢出,且在斷麵附近確定無新增排放源,而現有汙染源排汙量未增的情況下,每年可采樣一次進行測定。一旦檢出,或在斷麵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現有汙染源有新增排汙量時,即恢複正常采樣。 

F、國控監測斷麵(或垂線)每月采樣一次,在每月5 日~10 日內(nei) 進行采樣。 

G、遇有特殊自然情況,或發生汙染事故時,要隨時增加采樣頻次。 

H、排汙渠每年采樣不少於(yu) 三次。 

I.排汙渠每年采樣監測不少於(yu) 3次。 

4、采樣及監測技術的選擇 

要根據監測對象的性質、含量範圍及測定要求等因素選擇適宜的采樣、監測方法和技術。 

5、結果表達、質量保證及實施計劃 

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監測報告中表達出來水質監測結果; 

質量保證包括保證水質監測數據正確可靠的全部活動和措施。 

實施計劃是實施監測方案的具體(ti) 安排,要切實可行。 

二、地下水水質監測方案的製訂 

1、調查研究和收集資料 

(1)收集、匯總監測區域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方麵的有關(guan) 資料和以往的監測資料;例如,地質圖、剖麵圖、測繪圖、水井的成套參數、含水層、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流向,以及溫度、濕度、降水量等; 

含水層:能夠貯存、滲透的飽水岩土層。 

(2)調查監測區域內(nei) 城市發展、工業(ye) 分布、資源開發和土地利用情況,尤其是地下工程規模、應用等;了解化肥和農(nong) 藥的施用麵積和施用量;查清汙水灌溉、排汙、納汙和地麵水汙染現狀; 

(3)測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確定采水器和泵的類型,所需費用和采樣程序。 

(4)在完成以上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主要汙染源和汙染物,並根據地區特點與(yu) 地下水的主要類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幹個(ge) 水文地質單元。 

2、采樣點的設置 

(1)在下列地區應布設監測點(監測井): 

以地下水為(wei) 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區; 

飲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發地區; 

對區域地下水構成影響較大的地區,如汙水灌溉區、垃圾堆積處理場地區、地下水回灌區及大型礦山排水地區等。 

(2)背景值監測井的布設 

為(wei) 了解地下水體(ti) 未受人為(wei) 影響條件下的水質狀況,需在研究區域的非汙染地段設置地下水背景值監測井(對照井)。 

根據區域水文地質單元狀況和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在汙染區外圍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設置一個(ge) 或數個(ge) 背景值監測井。背景值監測井應盡量遠離城市居民區、工業(ye) 區、農(nong) 藥化肥施放區、農(nong) 灌區及交通要道。 

(3)汙染控製監測井的布設 

汙染源的分布和汙染物在地下水中擴散形式是布設汙染控製監測井的首要考慮因素。各地可根據當地地下水流向、汙染源分布狀況和汙染物在地下水中擴散形式,采取點麵結合的方法布設汙染控製監測井,監測重點是供水水源地保護區。 

A、滲坑、滲井和固體(ti) 廢物堆放區的汙染物在含水層滲透性較大的地區以條帶狀汙染擴散,監測井應沿地下水流向布設,以平行及垂直的監測線進行控製。 

B、滲坑、滲井和固體(ti) 廢物堆放區的汙染物在含水層滲透性小的地區以點狀汙染擴散,可在汙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設監測線進行控製。 

C、當工業(ye) 廢水、生活汙水等汙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滲漏以帶狀汙染擴散時,應根據河渠的狀態、地下水流向和所處的地質條件,采用網格布點法設垂直於(yu) 河渠的監測線。 

D、汙灌區和缺乏衛生設施的居民區生活汙水易對周圍環境造成大麵積垂直的塊狀汙染,應以平行和垂直於(yu) 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設監測點。 

E、地下水位下降的漏鬥區,主要形成開采漏鬥附近的側(ce) 向汙染擴散,應在漏鬥中心布設監控測點,必要時可穿過漏鬥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狀向外圍布設監測線。 

F、透水性好的強擴散區或年限已久的老汙染源,汙染範圍可能較大,監測線可適當延長,反之,可隻在汙染源附近布點。 

3、采樣時間和采樣頻率的確定 

(1)背景值監測井和區域性控製的孔隙承壓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樣一次。 

(2)汙染控製監測井逢單月采樣一次,全年六次。 

(3)作為(wei) 生活飲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監測井,每月采樣一次。 

(4)汙染控製監測井的某一監測項目如果連續2年均低於(yu) 控製標準值的五分,且在監測井附近確實無新增汙染源,而現有汙染源排汙量未增的情況下,該項目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樣一次進行監測。一旦監測結果大於(yu) 控製標準值的五分,或在監測井附近有新的汙染源或現有汙染源新增排汙量時,即恢複正常采樣頻次。 

(5)同一水文地質單元的監測井采樣時間盡量相對集中,日期跨度不宜過大。 

(6)遇到特殊的情況或發生汙染事故,可能影響地下水水質時,應隨時增加采樣頻次。 

三、水汙染源監測方案的製訂 

1、采樣點的設置 

(1)、工業(ye) 廢水: 

a、在車間或車間設備廢水排放口設置采樣點監測一類汙染物。這類汙染物主要有汞、鎘、砷、鉛的無機化合物,六價(jia) 鉻的無機化合物及有機氯化合物和強致癌物質等; 

b、在工廠廢水總排放口布設采樣點監測二類汙染物。這類汙染物主要有懸浮物、硫化物、揮發酚、氰化物、有機磷化合物、石油類、銅、鋅、氟的無機化合物、硝基苯類、苯胺類等; 

c、已有廢水處理設施的工廠,在處理設施的排放口布設采樣點。為(wei) 了解廢水處理效果,可在進出口分別設置采樣點; 

d、在排汙渠道上,采樣點應設在渠道較直、水量穩定,上遊無汙水匯入的地方。 

 

廢水監測基本信息登記表 

汙染源名稱:

行業(ye) 類型:

地址:

主要產(chan) 品:

(1)總用水量(m3/a): 新鮮水量(m3/a): 回用水量(m3/a): 其中:生產(chan) 用水(m3/a): 生活用水(m3/a): 水平衡圖(另附圖) 

(2)主要原輔材料: 

生產(chan) 工藝: 

排汙情況:

(3)廠區平麵布置圖及排水管網布置圖(另附圖)

(4)廢水處理設施情況

設計處理量(m3/a): 實際處理量(m3/a): 年運行小時數(h/a): 

廢水處理基本工藝方框圖(另附圖)

廢水性質: 排放規律: 排放去向:

廢水處理設施處理效果

汙染因子

原始廢水(mg/L) 

處理後出水(mg/L) 

去除率(%) 

 

 

 

 

 

 

 

 

 

 

 

 

 

 

 

 

備注

 

(2)城市汙水 

城市汙水管網:采樣點應設在非居民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汙水幹管的檢查井;城市汙水幹管的不同位置;汙水進入水體(ti) 的排放口; 

城市汙水處理廠:在汙水進口和處理後的總排口布設采樣點。 

2、采樣時間和頻率 

地方環境監測站對汙染源的監督性監測每年不少於(yu) 1 次,如被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列為(wei) 年度監測的重點排汙單位,應增加到每年2 次~4 次。因管理的需要所進行的抽查性監測或對企業(ye) 的加密監測由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企業(ye) 自我監測工業(ye) 廢水按生產(chan) 周期和生產(chan) 特點確定監測頻率。一般每個(ge) 生產(chan) 日至少3 次。對於(yu) 汙染治理、環境科研、汙染源調查和評價(jia) 等工作中的汙水監測,其采樣頻次可以根據工作方案的要求另行確定。 

排汙單位為(wei) 了確認自行監測的采樣頻次,應在正常生產(chan) 條件下的一個(ge) 生產(chan) 周期內(nei) 進行加密監測:周期在8h以內(nei) 的,每小時采1 次樣;周期大於(yu) 8h的,每2h采1次樣,但每個(ge) 生產(chan) 周期采樣次數不少於(yu) 3 次。

采樣的同時測定流量。根據加密監測結果,繪製汙水汙染物排放曲線(濃度—時間,流量—時間,總量—時間),並與(yu) 所掌握資料對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據此確定企業(ye) 自行監測的采樣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