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節 溶液中雜質的狀態
雜質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懸浮態(suspended)、膠體(ti) 態(colloidal)、溶解態(dissolved)。
一、溶解性物質
實際存在於(yu) 溶液中,並均勻地分散在溶液中。
隻有一個(ge) 相存在。必須借助下述相轉移方式去除之。
蒸餾(distillation):液相—氣相;
沉澱(precipitation):形成固態物質而從(cong) 水中分離;
吸附(adsorption):與(yu) 固體(ti) 顆粒結合形成複合物;
萃取(extraction):A相—B相。
而過濾(filtration)、沉降(sedimentation)或離心(centrifugation)等物理方法不可去除之。
二、懸浮固體(ti)
尺寸較大時,可通過沉降或過濾從(cong) 水中除去;
尺寸較小時(如細菌),約在0.1-1.0μm之間。
也稱為(wei) 可過濾固體(ti) (filterable solids),在環境工程領域中,定義(yi) 為(wei) 可被玻璃纖維濾盤(glass fiber filter disc)分離的固體(ti) 顆粒。
可利用沉降、過濾與(yu) 離心等物理方法從(cong) 水中去除。
三、膠體(ti) 顆粒
其尺寸介於(yu) 溶解性物質與(yu) 懸浮固體(ti) 之間。
顆粒是固態的可利用告訴離心機或孔隙非常小的膜過濾加以分離。
由於(yu) 顆粒太小,用沉降或一般的過濾方法不能將其去除。
膠體(ti) 顆粒會(hui) 產(chan) 生Tyndall效應。
第二節 預處理的任務
一、預處理的任務
預處理是指進入離子交換裝置或膜法脫鹽裝置前的處理過程。包括凝聚、澄清、過濾、消毒等技術。
主要任務:
(1)去除懸浮物、膠體(ti) 物和有機物;
(2)降低生物物質,如浮遊生物、藻類和細菌;
(3)去除重金屬,如鐵、錳;
(4)為(wei) 減少除鹽設備的負擔,去除鈣鎂硬度和重碳酸鹽。
二、汙染粒子尺寸和處理技術
懸浮雜質包括泥砂、蟲類、原生生物、藻類、細菌病毒、高分子有機物等;
粒徑在0.1mm以上的泥砂顆粒,沉積速率在7.5mm/s以上時可靠自然沉澱把其除去;
當粒徑為(wei) 0.01mm時,沉積速率為(wei) 0.075 mm/s,用自然沉降法就不經濟了;
粒徑在0.001-1mm時的膠體(ti) 溶液,必須用混凝技術。
三、原水預處理的水質要求
1.各種脫鹽裝置都有不同的預處理要求,應根據這些要求選擇合理的預處理係統。
例如:凝膠型樹脂,正流再生床要求懸浮物小於(yu) 5ppm,浮床要求小於(yu) 1ppm, 遊離氯小於(yu) 0.1ppm;反滲透(中空纖維式)要求濁度小於(yu) 0.3。
2.預處理水質超標時,脫鹽裝置就不能正常運行。
例如:浮床進水濁度高時,會(hui) 造成壓差增大,再生比耗高;電滲析進口水濁度高時,壓差增大,產(chan) 水量降低,耗電量增大,檢修周期變短;高分子有機物會(hui) 使凝膠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汙染,造成吸收SiO2能力降低,正洗水量變大;鐵、錳等金屬會(hui) 使樹脂中毒,造成再生比耗變大;微生物類會(hui) 影響混凝效果,使濾池濾層結塊,濾層不易洗淨,影響出水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