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

電除塵器

更新時間:2018-01-19點擊次數:2994

電除塵器是利用靜電力從(cong) 氣流中分離懸浮粒子(塵粒或液滴)的裝置,與(yu) 其他除塵器的根本區別在於(yu) :除塵過程的分離力(主要是靜電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個(ge) 氣流上,因此電除塵器具有分離粒子能耗低、氣流阻力小的特點。由於(yu) 作用在粒子上的靜電力相對較大,所以電除塵器也能有效地捕集亞(ya) 微米級粒子。還具有處理氣流量大,能連續操作,可在高溫或腐蝕性條件下工作等優(you) 點。

  除塵效率一般可大於(yu) 99%,對微小塵粒也有足夠的捕集效率。處理量大,能連續操作,可用於(yu) 高溫、高壓,廣泛應用於(yu) 冶金、化工、能源、材料、紡織等工業(ye) 部門。但靜設備龐大,占地麵積大,一次性投資費用高,應用範圍受粉塵比電阻限製,難以適應操作條件的變化,此外對製造、安裝質量要求高。

一、靜分類和特點

靜主要由放電電極和集塵電極組成。

放電電極(電暈極)是一根曲率半徑很小的纖細裸露電線,上端與(yu) 直流電源的一極相連,下端由吊錘固定位置,集塵電極是具有一定麵積的管和板,它與(yu) 電源的另一極相連。若在兩(liang) 極施加高壓,則在放電電極附近的電場強度很大,而在集塵電極附近的電場強度相對很小,因此兩(liang) 極之間的電場是不均勻強電場。

1、按集塵電極的結構形式分類

1)管式

單管結構如圖所示。集塵極為(wei) F 150-300mm的圓形金屬管,管長為(wei) 3-5m。放電極線(電暈線)用重錘懸吊在集塵極園管的中心。管式電場強度高且變化均勻,但清灰比較困難。常用於(yu) 處理含塵氣體(ti) 量小或含霧滴的氣體(ti) 。

2)版式

集塵極由多塊一定形狀的鋼板組合而成。放電極(電暈極)均布在兩(liang) 平行集塵極間。兩(liang) 平行集塵極的距離一般為(wei) 200-400mm,極板高度2-5mm。版式電場強度變化不均勻,清灰方便,製作安裝容易。

2、按氣流流動方式分類
1)立式
一般管式為(wei) 立式,含塵氣流自下而上流過。立式占地麵積小,捕集效率高。
2)臥式
含塵氣流沿水平方向流過完成除塵過程的稱為(wei) 臥式,又可分為(wei) 電場供電,容易實現對不同粒徑粉塵的分離,有利於(yu) 提高總除塵效率。安裝高度比立式低,操作和維修方便。

3、按電極在除塵器內(nei) 的布置分類

(1)單區

 集塵級和電暈極裝在同一區域內(nei) ,顆粒荷電和捕集在同一區域內(nei) 完成。

(2)雙區

 收塵極係統和電暈極係統分別裝在兩(liang) 個(ge) 不同區域內(nei) ,前區安裝電暈極稱電暈區,粉塵粒子在前區荷電;後區安裝集塵極稱為(wei) 收塵區,荷電粉塵粒子在收塵區被捕集。雙區主要用於(yu) 空調的空氣淨化方麵。

4、按清灰方式分類

(1)幹式

 幹燥狀態下采用機械振打、電磁振打和壓縮空氣等方法清除集塵極上粉塵的稱為(wei) 幹式。有利於(yu) 回收經濟價(jia) 值的粉塵,但容易產(chan) 生二次揚塵。

(2)濕式

 用水噴淋或用溢流水在集塵極表麵形成一層水膜,使沉積在集塵極上的粉塵和水一起流到除塵器下部排出。濕式除塵器無二次揚塵,效率高,但清灰水需要處理,對設備有腐蝕。

二、   靜的工作原理

在兩(liang) 個(ge) 曲率半徑相差較大的金屬陽極和陰極上,通以高壓直流電,維持一個(ge) 足以使氣體(ti) 電離的靜電場。含塵氣體(ti) 在電暈極周圍強電場作用下發生電離,形成氣體(ti) 離子和電子使粒子荷電。荷電粒子在電場力作用下向集塵極運動並在集塵極上沉積,從(cong) 而達到粉塵和氣體(ti) 分離的目的。當集塵極上粉塵達到一定厚度時,借助振打機構使粉塵落入下部灰鬥。可見,的工作原理包括電暈放電、氣體(ti) 電離、粒子荷電、荷電粒子的遷移和捕集,以及清灰等過程。

1.氣體(ti) 電離和電暈放電

   通常氣體(ti) 中隻含有極其微量的自由電子和氣體(ti) 離子,可視為(wei) 絕緣體(ti) 。在中,當兩(liang) 電極之間的電壓達到一定值時,兩(liang) 電極間的氣體(ti) 將發生電離由絕緣狀態轉變為(wei) 傳(chuan) 導狀態,即產(chan) 生氣體(ti) 電離或電擊穿,如電暈放電、輝光放電、火花放電及電弧放電。

1)電暈放電

   電暈放電是一種不*的電擊穿,隻是在放電極周圍很薄的一氣層中出現電擊穿,兩(liang) 電極間的電流很小。而火花放電則是在放電極到收塵極之間有多條火花電擊穿,傳(chuan) 導電流較大。

ab:氣體(ti) 導電僅(jin) 借助於(yu) 氣體(ti) 中原有少量自由電子,電流隨電壓升高而增大,但電流的值不高。
bc段:電壓由b’升到c’,極間導電電流幾乎沒有變化,說明沒有新電離出的電子和離子參與(yu) 導電,增加的電壓主要是提高了原有自由電子的動能。
cd段:當電壓升高到c’點時,由於(yu) 氣體(ti) 中的電子已獲得足夠的動能,足以使與(yu) 之碰撞的氣體(ti) 中性分子發生電離,產(chan) 生新的電子和陽離子。失去能量的電子可與(yu) 其他中性氣體(ti) 分子結合成為(wei) 陰離子。新的電子和離子參與(yu) 導電。當電子在電場中獲得足夠大的動能後,又與(yu) 其他中性氣體(ti) 碰撞使其電離。新產(chan) 生的電子數和離子數像雪崩似地按等比級數增加。這就是所謂的氣體(ti) 電離中的電子雪崩,此時在放電電極周圍的電離區,可以看見淡藍色的光點或光環,也能聽見噝噝聲和劈啪的爆裂聲,這一現象稱為(wei) 電暈放電。

離開放電電極一定距離,經多次碰撞已經失去能量,由於(yu) 電場強度下降不足以使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再電離中性氣體(ti) 分子,電暈現象隨之消失。
開始發生電暈現象的電壓c’稱為(wei) 起始電暈電壓,曲線cd稱為(wei) 電暈放電段,在電暈放電區,通過氣體(ti) 的電離電流,稱為(wei) 電暈電流。

如果兩(liang) 極間的電壓升到e’點,由於(yu) 電暈區擴大,致使電極間產(chan) 生火花或電弧。電極間出現火花或電弧說明極間氣體(ti) 全部擊穿。火花放電時,極間電壓急劇下降,同時在極短的時間內(nei) 通過大量電流。出現火花放電的電壓稱為(wei) 火花放電電壓。運行時應經常保持在兩(liang) 極間的氣體(ti) 處於(yu) 不*被擊穿的電暈狀態,應盡量避免產(chan) 生短路現象。

(2)電暈的形成及離子遷移率

中能夠形成電暈放電的基本條件是: 在正負電極間的電位差,應保證形成使氣體(ti) 電離發生電暈放電的非均勻電場。在放電極表麵電場強度大,距放電極愈遠電場強度愈小。

在電暈區的陽離子向放電極(陰極)表麵遷移,而電子和陰離子向集塵極遷移。電子和陰離子是電場中粒子荷電的來源。實驗證實電場中離子的遷移速度與(yu) 電場強度成正比:

   可見,在一定的電場強度下,離子的遷移率愈大,其遷移速度愈快,電暈電流愈大。離子遷移率的大小與(yu) 氣體(ti) 的種類,氣體(ti) 的電負性、壓力、溫度和氣體(ti) 組成有關(guan) 。

2、粉塵粒子荷電

在中,粉塵粒子主要是借助電場力作用而被捕集。粉塵粒子荷電量愈大,被捕集的效果就愈大。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單壓電暈可使粉塵粒子荷電量較大。氣體(ti) 離子與(yu) 粉塵粒子碰撞,能使離子附著在粒子上而荷電。

兩(liang) 種荷電機製:一種是氣體(ti) 離子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定向運動與(yu) 粉塵粒子碰撞,使其荷電,這種荷電稱為(wei) 電場荷電,dp>1.0m m

另一種是氣體(ti) 離子作不規則熱運動時與(yu) 粉塵粒子碰撞,使其荷電,這種荷電稱為(wei) 擴散荷電,dp<0.2m m。粒子介於(yu) 0.2-1.0m m的粒子,兩(liang) 種荷電機製均存在。

1)電場荷電

在電場中氣體(ti) 離子沿電力線運動時與(yu) 粉塵粒子碰撞使其荷電。隨著粉塵粒子荷電量的增加,粉塵粒子自身將產(chan) 生局部電場,結果使附近的電力線向外偏轉,於(yu) 是減少了離子向粉塵粒子運動的機會(hui) ,直至後*偏離粉塵粒子,這時粉塵粒子的電荷不再增加,達到飽和。

2)擴散荷電

由離子的熱運動引起,不存在飽和荷電量。與(yu) 離子熱運動強度、碰撞幾率、運動速度、粉塵粒子的大小和在電場裏的停留時間等有關(guan) 。

3)電場荷電和擴散荷電聯合作用

dp>1 m m的粉塵粒子主要靠電場荷電,而擴散荷電電量很小,可忽略;dp>0.2 m m的粉塵粒子主要靠擴散荷電,而電場荷電甚微。粒徑在0.2-1.0 m m間的粉塵粒子,兩(liang) 種荷電機理獲得的電荷數量級大致相同。

3、荷電粒子的遷移和捕集

1)驅進速度

 qE(電場作用在荷電粉塵粒子上的靜電力)=

 3mpdpw (粉塵粒子向集塵極遷移時受到的介質阻力)

 

 

 

同樣,對於(yu) 滑動區的顆粒,還應乘以係數C

q--粉塵顆粒的荷電量,C; E--粉塵顆粒所出位置的電場強度,V/mm --氣體(ti) 介質的動力粘度,Pa.s dp --粉塵粒子的粒徑,m; w --荷電粉塵粒子在電場中的驅進速度(終末沉降速度),m/s

2)捕集效率

德意希假設:除塵器中氣流為(wei) 湍流狀態,在垂直於(yu) 集塵表麵的任一斷麵上粒子濃度和氣流分布是均勻的。粒子進入除塵器後立即完成了荷電過程;忽略電風、氣流分布不均勻,被捕集粒子重新進入氣流等影響。

氣體(ti) 流向x,氣體(ti) 和粉塵在x方向的流速皆為(wei) u,氣體(ti) 流量為(wei) Q;x方向上每單位長度的集塵版麵積為(wei) a,總集塵板麵積為(wei) A;電場長度為(wei) L,氣體(ti) 流動截麵積為(wei) F;直徑為(wei) dpi的顆粒,其驅進速度w,在氣體(ti) 中的濃度r

dt時間內(nei) 於(yu) 長度dx的空間所捕集的粉塵量為(wei) :

  dn=a(dx)wi ri(dt)=-Fdx dri (dt=dx/dt) 

 

 

                                    →                →

 

此即為(wei) 德意希的理論分級效率方程。

4、被捕集粉塵的清除

電暈極和集塵極上都會(hui) 有粉塵沉積,粉塵厚度為(wei) 幾mm,甚至幾cm

對電暈極一般采用振打清灰方式,使電暈極上的粉塵很快被振打幹淨。

集塵極清灰方法有濕法和幹法。

  濕法使用水衝(chong) 洗集塵極板,使極板表麵經常保持著一層水膜,粉塵降落在水膜上時,隨水膜流下,從(cong) 而達到清灰的目的。濕法清灰的主要優(you) 點是粉塵重新進入量小,改進了的操作,同時也淨化部分有害氣體(ti) ,如SO2HF等,缺點是極板腐蝕和汙泥處理。

  幹法是由機械撞擊或電極振動產(chan) 生的振動清除。大都采用電磁振打或錘式振打。

三.結構

1、電暈電極

 電暈極又稱放電電極,型式很多,目前常采用直徑為(wei) 3mm左右的圓形線、星形線及鋸齒線、芒刺線等。

 電暈線固定方式有重錘懸吊,重錘重量10kg;另一種為(wei) 管框繃線式。

電暈線固定方式有重錘懸吊,重錘重量10kg;另一種為(wei) 管框繃線式。

2、集塵電極

管式集塵極   小型為(wei) 直徑為(wei) 15cm、長3m左右的園管;大型為(wei) 直徑為(wei) 40cm、長6m。每台除塵器的集塵極數目少則幾個(ge) ,多則100個(ge) 以上。

板式集塵極   極板二側(ce) 通常設有溝槽和擋板,既能加強板的剛性,又能防止氣流直接衝(chong) 刷極板的表麵,產(chan) 生二次楊塵。極板之間的間距,對的電場性能和除塵效率影響較大。間距太小(<200mm)電壓升不高,間距太大又受供電設備允許電壓的限製。采用60-72kV變壓器時極板間距一般取200-350mm

3、電極清灰裝置

4、高壓供電設備

高壓供電設備提供粒子荷電和捕集所需要的高場強和電暈電流。通常高壓供電設備的輸出峰值電壓為(wei) 70-100kV,電流為(wei) 100-2000mA

為(wei) 使除塵器能在高壓下操作,避免過大的火花損失,高壓電源不能太大,必須分組供電。大型常常采用6個(ge) 或更多的供電機組。

5、氣流分布板

為(wei) 了減少渦旋,保證氣流分布均勻,在進口處應設變經管道,進口變經管內(nei) 應設氣流分布板。常見的氣流分布板有百葉窗式、多孔板分布格子、槽型鋼式和欄杆型分布等,而以多孔板使用廣泛。通常采用厚度為(wei) 3-3.5mm的鋼板。孔徑為(wei) 30-50mm,分布板層數為(wei) 2-3層。

四、的選擇和設計

迄今,的選擇和設計仍然采用經驗和類比的方法。

*步:比集塵表麵積(A/Q)的確定

根據運行和設計經驗,確定有效驅進速度we

第二步:長高比的的確定

集塵板有效長度與(yu) 高度之比,當要求除塵效率大於(yu) 99%,除塵器的長高比至少要1.0-1.5

第三步:氣流速度的確定

由處理煙氣量和過流斷麵積計算煙氣的平均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