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企業(ye) 總數為(wei) 592家,其中大一型企業(ye) 9家, 大二型企業(ye) 43家,中一型企業(ye) 20家,中二型企業(ye) 72家,小型企業(ye) 448家。職工總數為(wei) 26.46萬(wan) 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59萬(wan) 人,管理人員3.33萬(wan) 人。固定資產(chan) 原值146.96 億(yi) 元,淨值97.49億(yi) 元,工業(ye) 總產(chan) 值按1990年不變價(jia) 計算344.13億(yi) 元,按現行價(jia) 計算 為(wei) 293.87億(yi) 元,利潤總額12.92億(yi) 元,工業(ye) 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4.72萬(wan) 元/人·年(按工 業(ye) 增加值計算)。
一、需求對象及產(chan) 品覆蓋範圍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在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推行積極 的財政政策,擴大內(nei) 需。國民經濟各部門將有一大批企業(ye) 為(wei) 提高產(chan) 品質量,經濟效益要進行技術改造,尤其國家近兩(liang) 年對冶金、石化、造紙等七大行業(ye) 進行重點技術 改造,對儀(yi) 器儀(yi) 表會(hui) 形成較大的需求,在冶金、石化、環保等連續生產(chan) 過程的領域中, 需自動化儀(yi) 器儀(yi) 表及控製係統130萬(wan) 台(套)以上,其中主控裝置(大型DCS、中小型 DCS、PLC、單、多回路調節器)15多萬(wan) 台(套),變送器約25萬(wan) 台,檢測儀(yi) 表達50 多萬(wan) 台,調節閥20多萬(wan) 台,新一代現場總線式工業(ye) 控製係統需求將有較大的增長;科研、教育、農(nong) 業(ye) 、環保、氣象、醫藥衛生、地質和機電工業(ye) 每年需要儀(yi) 器儀(yi) 表100萬(wan) 台以上(各類分光光度計2.5萬(wan) 台,汽車檢測儀(yi) 1.5萬(wan) 台,環境監測儀(yi) 1.3萬(wan) 台,醫療 儀(yi) 器3萬(wan) 多台);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水平也必然進一步提高,照相機需求每年1000萬(wan) 台左右,複印機預計銷售量每年為(wei) 8萬(wan) 多台。 1998年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的出**貨值為(wei) 94.75億(yi) 元(自營出口創匯額7.21億(yi) 美元), 其中自動化儀(yi) 表占2.4%,實驗室儀(yi) 器占2.02%,分析儀(yi) 器占0.54%,光學儀(yi) 器占4.98 照相機及器材占71.3%,電影機械占0.23%,電工儀(yi) 器占6.19%。主要出口產(chan) 品有電 能表、顯微鏡、水表、煤氣表、轉速表、溫度表、壓力表、減壓器等。
1998年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進口額為(wei) 20.8億(yi) 元,其中光學儀(yi) 器2.33億(yi) 美元,大地及水道 測量、海洋水文、氣象等用儀(yi) 器1.05億(yi) 美元,流量、液位、壓力等檢測儀(yi) 器1.49億(yi) 美 元,理化分析儀(yi) 2.36億(yi) 美元,電量及射線儀(yi) 器3億(yi) 美元,分散型工業(ye) 過程控製設備1.01 億(yi) 美元,自動調節或控製儀(yi) 器及裝置2.75億(yi) 美元,未列名測量或檢測儀(yi) 器5.02億(yi) 美元。
二、生產(chan) 裝備水平及關(guan) 鍵設備
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在“九五”期間的技術改造中,針對行業(ye) 內(nei) 基礎工藝製造條件 差和開發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添置了加工中心、數控機床等精密加工設備,使儀(yi) 器儀(yi) 表箱體(ti) 、模具加工、模板製造、部件加工精度、外觀工藝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部 分骨幹企業(ye) 還購置了小型計算機、工作站等,實現了生產(chan) 、營銷的綜合計算機管理, 提高了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的產(chan) 品開發及應變能力。但總的來說,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的製造技術水平仍然較低,裝備仍較落後。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對產(chan) 品製造技術要求較高,但 多數企業(ye) 仍采用普通車床加工、人工裝插元器件和測試。歸納起來,表現為(wei) 兩(liang) 個(ge) “四 多四少”,即在加工方麵:一般設備多,高精度設備少;通用設備多,設備少;常規設備多,CAM少;通用技術多,關(guan) 鍵技術少。裝備方麵:手工裝備多,機械裝備 少;人工焊接多,自動焊接少;通用儀(yi) 器多,儀(yi) 器少;常規儀(yi) 器多,CAT少。
近幾年來,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按照經濟規模的要求,加大企業(ye) 結構調整力度,企 業(ye) 間通過聯合、兼並等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集團,生產(chan) 集中度顯著提高。銷售收入超億(yi) 元的企業(ye) 到1998年年底已達到31個(ge) ,其中超過3億(yi) 元的企業(ye) 有6家。
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結構基本合理,各類產(chan) 品的發展比較協調。目前,共生產(chan) 13大類143 個(ge) 小類800個(ge) 係列1.4萬(wan) 多個(ge) 品種。其中工業(ye) 自動化儀(yi) 表約占33.5%,科學測試儀(yi) 器約 占33.11%,電影、照相機、複印機、縮微等文化辦公設備類約占34.39%。
我國現有自動化儀(yi) 表及係統仍以模擬儀(yi) 表為(wei) 主,一般性產(chan) 品多,技術含量高的高 附加值的產(chan) 品少,在7000多個(ge) 主要品種中,數字化、智能化的產(chan) 品隻占20.5%。目前 變送器水平屬中低檔次,量程小、功能少,且以模擬量和非智能型為(wei) 主,可靠性 指標MTBF為(wei) 3萬(wan) 小時,而國外MTBF為(wei) 8萬(wan) 小時以上。執行器多數產(chan) 品可靠性技術指標比 國外低1-2個(ge) 數量級。
科學測試儀(yi) 器的精度大多比國外同類產(chan) 品低0.5-1級,多數產(chan) 品的可靠性指標 MTBF在2000-3000小時範圍以內(nei) ,不足國外同類產(chan) 品的一半。新技術應用少,智能化水平低,應用軟件種類少、附件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