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

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

更新時間:2015-07-06點擊次數:1951

高壓蒸汽滅菌法的注意事項

*,無菌包不宜過大(小於(yu) 50cm×30cm×30cm),不宜過緊,各包裹間要有間隙,使蒸汽能對流易滲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開貯槽或盒的通氣孔,有利於(yu) 蒸汽流通.而且排氣時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幹燥.消毒滅菌完畢,關(guan) 閉貯槽或盒的通氣孔,以保持物品的無菌狀態.

第二,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類物品上,否則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礙蒸汽進入包裹中央,嚴(yan) 重影響滅菌效果.

第三,定期檢查滅菌效果.經高壓蒸汽滅菌的無菌包、無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為(wei) 宜.

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監測:有以下三種方法.

*種是工藝監測,又稱程序監測.根據安裝在滅菌器上的量器(壓力表、溫度表、計時表)、圖表、指示針、報警器等,指示滅菌設備工作正常與(yu) 否.此法能迅速指出滅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確定待滅菌物品是否達到滅菌要求.此法作為(wei) 常規監測方法,每次滅菌均應進行..

第二種是化學指示監測.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與(yu) 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變色或變形的特點,以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所需參數.常用的有:

自製測溫管:將某些化學藥物的晶體(ti) 密封於(yu) 小玻璃管內(nei) (長2cm,內(nei) 徑1~2mm)製成.常用試劑有苯甲酸(熔點121-123℃)等.滅菌時,當濕度上升至藥物的熔點,管內(nei) 的晶體(ti) 即熔化,事後,雖冷卻再凝固,其外形仍可與(yu) 未熔化的晶體(ti) 相區別,此法隻能指示溫度,不能指示熱持續時間是否已達標,因此是低標準.主要用於(yu) 各物品包裝的中心情況的監測.

3M壓力滅菌指示膠帶:此膠帶上印有斜形白色指示線條圖案,是一種貼在待滅菌的無菌包外的特製變色膠紙.其粘貼麵可牢固地封閉敷料包、金屬盒或玻璃物品,在121℃經20分鍾,130℃經4分鍾後,膠帶100%變色(條紋圖案即顯現黑色斜條).3M膠帶既可用於(yu) 物品包裝表麵情況的監測,又可用於(yu) 對包裝中心情況的監測,還可以代替別針,夾子或帶子使甀

第三種是生物指示劑監測.利用耐熱的非致病性細菌芽胞作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菌種用嗜熱脂肪杆菌,本菌芽胞對熱的抗力較強,其熱死亡時間與(yu) 病原微生物中抗力強的肉毒杆菌芽胞相似.生物指示劑有芽胞懸液、芽胞菌片以及菌片與(yu) 培養(yang) 基混裝的指示管.檢測時應使用標準試驗包,每個(ge) 包中心部位置生物指示劑2個(ge) ,放在滅菌櫃室的5個(ge) 點,即上、中層的中央各一個(ge) 點,下層的前、中、後各一個(ge) 點.滅菌後,取出生物指示劑,接種於(yu) 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腖水培養(yang) 基中,置55-60℃溫箱中培養(yang) 48小時至7天,觀察終結果.若培養(yang) 後顏色未變,澄清透明,說明芽胞已被殺滅.達到了滅菌要求.若變為(wei) 黃色混濁,說芽胞未被殺滅,滅菌失敗.




消毒與(yu) 滅菌的原則和方法是什麽(me) 時間:2014-11-26 15:38:46 作者: 來源:轉載 點擊:42次

清潔、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製醫院感染的一個(ge) 重要環節.它包括醫院病室內(nei) 外環境的清潔、消毒、診療用具、器械、藥物的消毒、滅菌,以及接觸傳(chuan) 染病患者的消毒隔離和終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

是指殺滅或清除傳(chuan) 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達到無害化的處理.根據有無已知的傳(chuan) 染源可分預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據消毒的時間可分為(wei) 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二)滅菌

是指殺滅或清除傳(chuan) 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達到無菌程度.經過滅菌的物品稱“無菌物品".用於(yu) 需進入人體(ti) 內(nei) 部,包括進入血液、組織、體(ti) 腔的醫用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體(ti) 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無菌.

消毒與(yu) 滅菌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要領.滅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卻不能代替滅菌.消毒多用於(yu) 衛生防疫方麵,滅菌則主要用於(yu) 醫療護理.

二、消毒、滅菌的原則

(一)明確消毒的主要對象 應具體(ti) 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徑、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種類,有針對性地使用消毒劑.

(二)采取適當的消毒方法 根據消毒對象選擇簡便、有效、不損壞物品、來源豐(feng) 富、價(jia) 格適中的消毒方法.

醫院診療器械按汙染後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體(ti) 接觸部位不同分為(wei) 三類:

1、高度危險的器材

穿過皮膚、粘膜而進入無菌的組織或器官內(nei) 部,或與(yu) 破損的皮膚粘膜密切接觸的器材,如手術器械、注射器、心髒起搏器等.必須選用消毒法(滅菌).

2、中度危險的器材

僅(jin) 與(yu) 皮膚、粘膜密切接觸,而不進入無菌組織內(nei) ,如內(nei) 窺鏡、體(ti) 溫計、氧氣管、呼吸機及所屬器械、麻醉器械等.應選用中效消毒法,殺滅除芽胞以外的各種微生物.

3、低度危險器材和物品

不進入人體(ti) 組織,不接觸粘膜,僅(jin) 直接或間接地與(yu) 健康無損的皮膚接觸,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病原微生物汙染,一般並無危害,如口罩、衣被、藥杯等,應選用低效消毒法或隻作一般衛生處理.隻要求去除一般細菌繁殖體(ti) 和親(qin) 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