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下载手机版
Technical articles蔬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檢測方法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Ascorbicid),廣泛存在於(yu) 植物組織中,新鮮的水果、蔬菜中含量較多。是一種水溶性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質,也是人體(ti) 需要量大的一種維生素。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其結構式如圖1),可以與(yu) 許多氧化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可以利用其還原性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目前食品中測定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主要有碘量法,是利用維生素C的氧化還原性為(wei) 基礎的一種氧化還原方法。岡(gang) 其酸度不易把握,碘需要標定且易揮發,而Vc不易穩定保存,使測定結果易出現偏差,且這種方法不適合微量分析;國標GB/T6195-1986是采用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利用樣品溶液由藍色轉變為(wei) 粉紅色來辨別其滴定終點的到達。但是多數水果、蔬菜樣品其提取液都具有一定的色澤而導致滴定終點不明顯,使測定準確度降低。另外還有熒光光譜分析法 J、紫外一可見分光度法、色譜法、電化學法等,這些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過程複雜,所用試劑不穩定,速度慢、背景¨幹擾大。近年來,建立的測定Vc的其他方法還有催化動力學和光度法相結合的方法,及VC傳(chuan) 感器測定方法,固定pH滴定法等。
該論文將對蔬菜、水果常用的維生素C含量的檢測方法進行綜述、比較。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問接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維生素C可以與(yu) 一些金屬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測定反應掉的金屬離子的量,進而間接計算出維生素c的含量。
1.1以銀離子作為(wei) 氧化劑的間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以銀離子作為(wei) 氧化劑的間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維生素C分子中的有二烯醇基具強還原性,可被硝酸銀氧化為(wei) 去氫維生素C,同時產(chan) 生黑色銀沉澱
沉澱經離心分離後,將分離得到的沉澱用硝酸溶解後,再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銀離子的含量,從(cong) 而接測得維生素C含量,具體(ti) 測定方法如下:
配製一係列濃度的維生素C標準溶液,依次吸取一定量的維生素C標準溶液置於(yu) 10mL離心管中,分別加入2mL(1mg/mL) Ag+標準溶液,然後加水使總體(ti) 積為(wei) 4mL,搖勻,在室溫下避光放置35min離心分離棄去上清液,用2mL超純水洗滌沉澱3次,然後用l:1的濃硝酸3mL溶解沉澱,移入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噴入空氣-乙炔火焰分別測定其吸光度,以維生素C標準溶液的濃度為(wei) 橫坐標,以測得的吸光度值為(wei) 縱坐標繪製標準曲線。後將處理過的待測樣按上述方法測定其維生素C含量。
上述方法巾維生素C標準溶液及樣品的配製都是利用2%的檸檬酸作為(wei) 溶劑,並在棕色瓶中保存,原因是維生素C在溶液中不穩定,遇氧氣、光、熱、堿性物質易受破壞,而在適當的酸性條件下比較穩定,用2%的檸檬酸溶液來配製維生素C標準溶液,減緩了維生素C被氧化的速度,同時消除了一定外界因素的十擾,使得測定結果比較穩定。
1.2 以銅離子作為(wei) 氧化劑的間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文獻中報道了以銅離子作為(wei) 氧化劑的間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該方法也是利用維生素C在酸性介質中維生素C可將Cu2+定量的還原為(wei) Cu+,然後Cu+與(yu) SCN-反應生成CuSCN沉澱,在高速離心機下有效地分離出CuSCN沉澱,洗滌後再經濃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測定沉澱中的含銅量,即可推知樣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具體(ti) 測定方法如下:
分別吸取1mL配製的含一定量維生素C的標準溶液(隨配隨用)(分別含維生素C 50、100、200、300、400、500 μg)和樣品提取液,依次放置於(yu) 已編號的15mL離心管中,各加入1mLCuSO4飽和溶液、1mL濃度為(wei) 2%硫氰酸銨溶液、0.5mL鹽酸-醋酸鈉緩衝(chong) 液和0.5 mL飽和NaCl溶液充分混和,稍後離心分離,棄去上層清液,小心地用少量水洗滌沉澱2~3次(注意每次用水不能超過1 mL),加入0.5mL硝酸溶解後,轉移至lO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線,搖勻。分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含銅量,由所得的維生素C含量的標準曲線,可以得到相應樣品的試驗結果。
該方法所得的試驗結果相對標準偏差RSD在5%以內(nei) 加標回收率在96.56%~100.67%,其精密度和準確度均達到痕量分析要求。此方法的線性相關(guan) 係數R=O 9989,表明相關(guan) 性很好。
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基於(yu) 維生素c在紫外光區有特征吸收,但是因為(wei) 維生素C結構中具有不飽和鍵,具有還原性,不易穩定存在,直接測定誤差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時,維生素標準溶液和待測樣的配製條件非常重要。曾國富,黃玉英研究發現,維生索C在CTAB-C5H11OH-H2O微乳液體(ti) 係中非常穩定,它存在於(yu) 微乳液滴膜的內(nei) 側(ce) ,與(yu) 滲透進入液滴膜外側(ce) 的溶液氧接觸的機會(hui) 極少,該體(ti) 係能極大地提高維生素C的穩定性。
鄭京平等利用維生素C具有對紫外產(chan) 生吸收和對堿穩定的特性,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快速測定水果、蔬菜維生素c的新方法。根據維生素C具有對紫外產(chan) 生吸收和對堿不穩定的特性,於(yu) 波長243nm處測定樣品溶液與(yu) 堿處理樣品兩(liang) 者吸光度之差,通過查校準曲線,即可計算樣品巾維生素C的含量。此法操作簡單、快速準確、重現性好,結果令人滿意。特別適合含深色樣品的測定。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簡單易行,結果準確、靈敏度高,檢出限低,可快速測定水果、蔬菜中維生素C,值得推廣應用。
張立科等介紹了在0~450μg/mL線性範圍內(nei) ,以cu2+作催化劑,以溶解氧將還原型維生素C氧化為(wei) 在246.0 nm處無吸收的氧化型Vc,實現了樣品各紫外幹擾成分的本底校正,建立了種測定果蔬Vc的新方法。該方法中維生素C破壞條件的選擇尤為(wei) 重要,確定條件為(wei) :Cu用量為(wei) 30 g,反應溫度為(wei) 70℃,反應時間為(wei) 20min,加熱條件下,反應速度快,無需加掩蔽劑。方法簡便、快速、準確,測定了香蕉、西紅柿等果蔬中的VC含量,結果令人滿意。經多次實驗得出該方法RsD在0.32%~0.89%之間,實際測定了香蕉、西紅柿等樣品中的VC的含量,檢出限為(wei) 0.2791g/mL,加標回收率在97.16%~100.18%之間 。
3液相色譜法
前麵介紹的方法由於(yu) 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限製,操作複雜、前處理較麻煩。因此在使用中有較大的局限性,目的已逐漸被液相色譜法所取代。HPLC法具有檢測速度快、操作簡單、實驗結果可靠等特點。
王豔穎,薑國斌等采用HYPERSIL-C8fz譜柱、濃度0.1%的草酸作流動相的液相色譜法,分析了草莓中的維生素c含量,取得了的效果。HPLC檢測條件如下:
流動相0.1%草酸溶液,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54 nm,進樣量5μL,柱箱溫度3O℃。該方法分析中受樣品中其他雜質的影響較小。測定草莓中維生素C的含量,回收率為(wei) 97.4%~102.1%,說明該方法具有所需試劑少、穩定、操作簡便等特點。精密度實驗的相對標準偏差小於(yu) 3%,說明該方法重複性和再現性都是比較高的。
陳昌雲(yun) 等采用0.05 mol/L磷酸二氫鉀緩衝(chong) 液:甲醇=80:20(v/v)作流動相。流速為(wei) 1.0 mL/min,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檢測波長為(wei) 254 nm。測定蜜柚中維生素C含量在質量濃度為(wei) 20~100mg/L範圍內(nei) 有良好的線性關(guan) 係,方法回收率為(wei) 92.4%~107.5%,相對標準偏差小於(yu) 2%。
4 結語
測定維生素C含量方法很多,各種方法各有優(you) 缺點,因為(wei) 維生素C自身的不穩定,導致了很多方法測定結果誤差較大,所以對維生素C穩定存在條件的探索非常重要。液相色譜法因為(wei) 測定較準確、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是目前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