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以科學儀(yi) 器為(wei) 杠杆 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四步走”

以科學儀器為杠杆 農業生態環境監測“四步走”

更新時間:2019-06-05點擊次數:1235

從(cong) 野外狩lie到家園養(yang) 殖,從(cong) 采摘野果到農(nong) 耕種植,勞動人民始終沒有停止在生產(chan) 中進行探索和研究。如今,科技發展已經大大提升了農(nong) 業(ye) 的生產(chan) 力,推動我國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然而,生態環境汙染卻在製約著農(nong) 業(ye) 的進一步持續發展,開展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成為(wei) 當務之急。
 

 
  為(wei) 此,近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通知》,全麵部署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通知》對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提出了四項重要工作,分別是: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土壤環境監測、農(nong) 田氮磷流失監測、農(nong) 田地膜殘留監測、農(nong) 業(ye) 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和外來生物入侵監測。
 
  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土壤環境監測
 
  規劃土壤監測站點 配備專(zhuan) 業(ye) 監測儀(yi) 器
 
  產(chan) 地土壤環境狀況直接關(guan) 係到農(nong) 產(chan) 品的質量,要保證農(nong) 產(chan) 品食用安全必須做好產(chan) 地土壤環境監測。目前,已經在土壤汙染防治法和“土十條”基礎上發布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土壤環境監測工作方案》,主要規劃這一方麵的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規劃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站點,實現數據共享。
 
  為(wei) 保證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土壤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各地區應當結合已有的大氣及水環境監測點,科學選擇和建設土壤環境監測站點。在建設過程中,著力配置專(zhuan) 業(ye) 的技術人員和團隊,引進土壤采樣器、土壤自動監測儀(yi) 等多種檢測儀(yi) 器,滿足數據共享要求。此外,各站點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土壤環境問題,配備具有針對性的儀(yi) 器設備,做到因地製宜。
 
  農(nong) 田氮磷流失監測
 
  加強土壤水源監測 構建監測網絡平台
 
  近年來,由農(nong) 田氮磷流失引發的水環境汙染,日益受到重視。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活動過程中,富含氮磷養(yang) 分的農(nong) 藥、肥料或多或少都會(hui) 在降水和灌溉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體(ti) 。一旦流失的農(nong) 藥、肥料過多,導致水體(ti) 中的氮磷含量超標,就很容易引發水體(ti) 富營養(yang) 化等汙染。另一方麵,流失的氮磷養(yang) 分太多,也會(hui) 影響到農(nong) 田的肥力,降低其土壤養(yang) 分供應能力。
 
  因此,我國提出要加強農(nong) 田氮磷流失監測,調查各地區氮磷流水情況。同時,分析不同種植模式下區域主推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等對農(nong) 田氮磷流失的影響。據了解,開展氮磷流失監測的方式可分為(wei) 田間小區監測、農(nong) 田多點位監測和平方公裏網格監測,主要監測對象是土壤和周邊水源。目前,我國已經擁有數十個(ge) 農(nong) 田麵源氮磷流失監測網絡平台,正在不斷建設農(nong) 田麵源汙染研究基礎設施。
 
  農(nong) 田地膜殘留監測
 
  殘留地膜汙染土壤 實地采樣測算含量
 
  地膜,即地麵覆蓋薄膜,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突然結構、防止病蟲害等等。自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逐漸開始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使用地膜,並不斷提升地膜的製作工藝和技術。雖然地膜是我國農(nong) 業(ye) 及多種經濟作物產(chan) 量出現*改變的功臣,但是生產(chan) 完成之後殘留的地膜卻也在汙染著土壤。
 
  《通知》提出的第三大重要工作,就是做好農(nong) 田地膜殘留監測。綜合考慮覆膜作物、覆膜年限、回收方式等情況,開展地膜殘留監測,摸清農(nong) 田地膜殘留量和回收情況。主要方法就是對農(nong) 田的多個(ge) 監測點進行采樣,使用土壤采樣器收集一定量的土壤,過篩後取出其中殘留的地膜,再將土壤回填農(nong) 田之中。接下來,就需要把殘膜帶回實驗室之中,通過浸泡、清洗、陰幹、稱重、記錄等步驟,測算統計出每畝(mu) 地膜殘留量數據,從(cong) 而大致上掌握這塊農(nong) 田的地膜殘留量。
 
  農(nong) 業(ye) 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和外來生物入侵監測
 
  完善生物監測體(ti) 係 提升檢驗檢疫技術
 
  開展國家重點保護農(nong) 業(ye) 野生植物調查,加大農(nong) 業(ye) 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力度,加強入侵物種調查和監測,開展預警與(yu) 應急滅除。這是《通知》提出的第四項工作,做好農(nong) 業(ye) 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和外來生物入侵監測。
 
  生物物種資源指的是具有實際或潛在價(jia) 值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以及種以下的分類單位及其遺傳(chuan) 材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需要對當地的生物物種資源進行調查,避免過多的人類活動影響原有的野生植物生態係統。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物種資源的同時,我國還需要嚴(yan) 防外來生物入侵,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預警機製和監測體(ti) 係。尤其要加強對入侵生物的監測,對出入境人員以及物品實施嚴(yan) 格的檢驗檢疫製度,不斷提升檢驗檢疫技術和儀(yi) 器設備。
 
  當然,做好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遠遠不止如此。完善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製度,構建有效的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可以從(cong) 製度層麵上推動監測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環境監測領域的政府部門、企事業(ye) 單位以及高校院所,應當在政策製度的指導下,不斷進科技創新和研發,為(wei) 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技術支撐。相信隨著監測技術的進步,我國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將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