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傳(chuan) 感器助力探索“淡水海洋” 淡水資源該如何發展

傳感器助力探索“淡水海洋” 淡水資源該如何發展

更新時間:2019-06-26點擊次數:2935

水對於(yu) 人類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yi) ,尤其是淡水,可以說包括衣食住行在內(nei) ,日常生活的很多角落都需要淡水的支持。然而,即使地球表麵71%都被水覆蓋著,實際能滿足人類生命活動需要的淡水隻占了總水量的2.53%,非常珍貴。正因如此,世界範圍內(nei) 多數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在針對淡水資源開發、保護開展研究。
 

 
  近日,美媒報道了一則來自《科學報告》雜誌的消息,消息稱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伍茲(zi) 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曆時十天,借助拖帶著電磁傳(chuan) 感的科考船,發現了藏於(yu) 海底的“淡水海洋”。而這一發現或許會(hui) 讓人們(men) 有機會(hui) 接觸到與(yu) 外界隔絕的淡水資源,就如同報道中強調的:“它可能會(hui) 是世界其他地區的一個(ge) 重要水源。”
 
  毋容置疑,這一成果是值得科研人員,乃至人民為(wei) 之興(xing) 奮的,然而,作為(wei) 這一發現背後默默付出的“功臣”,傳(chuan) 感器技術的發展是不是也應該得到讚許呢?
 
  事實上,利用電磁波尋找淡水資源本身並非稀罕事,很久之前就曾有過運用電磁波尋找地下水的新聞了。但與(yu) 尋找地下水不同的是,在海洋中探索淡水資源所以麵臨(lin) 的環境因素更加苛刻。首先海洋是一個(ge) 鹹水環境,想要在這個(ge) 環境中尋找淡水資源就需要準確的測量電磁波在淡水和鹹水中的傳(chuan) 播方式,這對傳(chuan) 感器的精度提出了巨大難題。此外,海洋本身是一個(ge) 潮濕且多變的環境,海水又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如果傳(chuan) 感器的密封性與(yu) 整體(ti) 牢固性不夠好的話,極有可能因為(wei) 船隻的顛簸,或是長時間的工作,亦或者海水飛濺受到損壞。
 
  換言之,這次成功離不開這些年電磁傳(chuan) 感器在精度以及質量上的顯著發展。
 
  然而,凡事不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實際長遠的發展。雖然現在人類已經發現海底“淡水海洋”的分布,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運用,那麽(me) 結果多是招致人禍。
 
  簡單的說,首先要對周圍的水質、地質有一個(ge) 初步的了解,通過儀(yi) 器測量,建立一個(ge) 初步的規劃,便於(yu) 後續開采;其次就是確保海底淡水開采技術的成熟,確保這個(ge) 技術不會(hui) 引起海底地質架構的波動,同時也不會(hui) 引起海洋汙染;後就是一個(ge) 完整的開采計劃,確保不會(hui) 過度開采海底淡水資源。
 
  當然,就水資源這件事本身來說,或許地下淡水資源並非合適的方向。事實上,縱觀曆史,地表淡水和淺層地下水作為(wei) 人們(men) 一直以來的主要水資源,孕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換言之,假若水資源未曾被汙染,那麽(me) 淡水資源稀缺問題或許並不會(hui) 發展至今。所以小編覺得,在研究“淡水海洋”的同時,如何進一步的保護已有的水資源,改善水源環境,治理水體(ti) 汙染才是水資源利用方向需要重視的話題。